无悔青春,我们走过 ——记GMC两年参赛的心路历程
作者:[中华南理工大学龙卷风队队长 林锋]
有时觉的我们很出色,当我们初赛拿到股价全国第三的好成绩时
有时觉的我们很坚强,当我们复赛成功反超时
有时觉的我们很艰难,当我们的体力和智力都受到极大挑战时
有时觉的我们很失落,当我们最终与北京擦肩而过时
……
——题记
“小组第二,不能出线!”
八个字,一条短信,就是我为之又一次努力了半年的比赛,向等待着好消息的亲朋好友的最终汇报……
一月份的南国,虽不比北方的严寒,但日落后北风阵阵,依旧寒气逼人。此刻,我站在汕头校友楼顶楼的天台上,任凭萧瑟寒风迎面袭来,感受着现实的残酷,依然有点不相信这样的结果,依然在让自己适应这个有点残酷的答案,如同置身冰天雪地一般。
这一幕,发生在2006年1月8日的傍晚。这天,我们龙卷风队在2005届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英文简称GMC)中国区半决赛中,历经十个小时的激战,终以小组第二的成绩败北,与进京参加决赛的机会失之交臂!
一年半前,我来到这所学校,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不久,便与GMC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自己一口气读完近五十页的参赛手册后,除去对比赛复杂度的感叹外,更多的是一种激动。本科期间我在会计专业的学习之余,忙于自学计算机知识与从事学生干部工作,没有做过项目,也不曾在企业实习。因此这是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所学的管理会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Excel建模知识和对数据的分析能力等,都可以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去改进经营,提升效率,并在竞争中超越对手。于是,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油然而生。
此后,我废寝忘食地忙碌起来了。一方面,我反反复复地阅读参赛手册及其他比赛资料,力图全面理解比赛的所有细节并理清其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另一方面,我开始没日没夜地在Excel上实现决策辅助模型,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由于太过投入,尤其是睡眠不足,在那25天里,我瘦了整整10斤。但在努力的过程中,我却一点都不觉得累,完全沉浸于其中,也乐在其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在04届初赛的第三场决策中,我们对销售预测过于保守,供货不足丧失了500万元的销售额,被同组对手甩开了距离乃至反超而陷入困境中,但依靠优秀的决策辅助模型和正确的追赶策略,我们最终获得小组第二,晋级复赛。同时,我所带领的这支队伍也是华工当年参赛的20支队伍中唯一进入复赛的。
但单支队伍的力量毕竟薄弱。没有其他队伍与我们交流、切磋,一切全靠自己,在备战复赛前的一个月里,我们的进步非常有限。此外,复赛前改进模型时我错改了一个参数,误导了复赛首期的战略决策。这一切,都决定了我在第一年的参赛中难以走远,折戟于复赛也成了必然的结果。
傍晚的寒风让衣着单薄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林锋。”身后传来队员的声音。和队员回到比赛场地,走进我们做决策的那间办公室,心中万般惆怅。在这,在为半决赛做准备的最后几天里,我们又一次回顾了05届比赛的初赛和复赛,并用过去三年比赛的公司历史做了几次简化的比赛模拟(没有组委会的比赛系统,不可能进行真正的模拟)。这里,留下了我们最后冲刺的足迹。当把过去的一份份管理报告按顺序放好,收回书包的时候,脑海中也自然地闪过那一幕幕往事。
有了04年的参赛经验,我很清楚,要想在GMC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比赛长达半年的周期中,全力以赴地认真应对每一轮比赛、每一场决策,从热身赛、试验赛,到初赛、复赛、半决赛……。这意味着要付出很多:不仅是牺牲休闲、娱乐的时间,还要放弃其他许多机会。但再三权衡,我还是认为GMC值得自己去付出,因为——收获更大——我从中学到了太多东西。6月份,我下定决心重披战袍再战一次!
接下来,我开始物色新队员。而最终,我也非常幸运地争取到了两位非常优秀的同学与我共同组队。以去年的经验,我很清楚,他们的财务背景、对数字的敏感与准确把握、分析问题时的条理、逻辑与深度,还有最最重要的热情及责任心,这一切,都将在GMC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初赛中,得益于对公司历史的准确分析,我们很好地把握住那轮比赛的重点,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并在随后的比赛中坚决贯彻。记得从初赛第3场决策开始,我们的利润与股价如芝麻花开、节节高升,与同组对手的差距越拉越大。队员们也十分兴奋,充分享受着胜利的喜悦。最终,我们在初赛里赢得酣畅淋漓,不仅以小组第一的身份顺利出线,还以18.86的股价在全国872支参赛队伍中名列第三。当然这也是校内的最好成绩了。初赛的庆功宴上,我们几个把酒言欢,颇有一种凌云壮志的豪迈与骄傲。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致。可能我们真的被初赛完胜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复赛时,我们并没有从对公司历史的分析中得出明确和有价值的结论,又带着过度的乐观与信心仓促上阵,结果可想而知——复赛第一场决策我们就遭遇了滑铁卢,利润排小组倒数第二,股价则更惨,排倒数第一。
此时,令我非常感动的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所有队员都没有气馁、更不曾放弃,我们坚信:机会还在,通过余下的四场决策,我们一定可以扳回败局,反败为胜!带着这股韧劲与执着,以及对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心,我们一点点地抬升股价排名。
第二场决策:我们迎来全面反超的第一步胜利,股价涨幅全组最高,升至12.45元,排名也变为第五。
第三场决策:股价再次拉高0.7元,排名跃升至并列第二。
第四场决策:股价再涨近0.5元,升至13.64元,单列第二,并拉近了与第一名的差距。
最后一场决策:我们平地起惊雷,将利润、现金等影响股价的关键因素在最后一期全面拉高,股价一下子暴涨了1.16元,终以14.8元的最后成绩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翻盘。
记得公布复赛成绩那天,自己正参加微软的新产品发布会。收到队员用手机短信发来的喜讯,我高兴得忘乎所以,激动与幸福的心情溢于言表,冲动得差点在会场上蹦起来喊声“Yeah”,惹得身边的其他与会者频频投来奇怪的眼光。
复赛的庆功宴上,前四场决策时因为股价落后而压抑的心情早已荡然无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们颇有种历经艰辛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筵席上,我趁着酒兴,说了句特别豪迈的话:“我们龙卷风队就是能够做到九死一生;而我们的对手,必定是十死无生!”
可如今,这样的豪言壮语已成绝响。
离开汕头校友楼,我们随便选了家餐馆。面对餐桌上两位同样满怀遗憾的队友,我说了句略带黑色幽默的话:“可惜这顿不再是庆功宴,是散伙饭了!”
是啊,我们的比赛历程就此止步了,龙卷风队从此散伙了!
此时的我,心中汹涌澎湃,不甘,失落,迷茫……眼睛渐渐湿润,队员的脸庞在眼里已经模糊;然而,与他们合作的岁月印记却是那样的清晰。
05年7月中旬,那时刚放暑假,不少同学都回家了,我们几个则在学校早早开始了赛前准备。虽然我本人有过一次参赛经验,但这种比赛靠的是集体智慧,加上今年赛制改革,暑假期间(8月份)新增一轮不计入最终成绩、不影响后续参赛的热身赛,我便计划在7、8月份进行培训队员、总结去年经验、优化模型和通过热身赛磨练队伍等工作。总的看,那时的任务也不轻。
其间,7月份一次在校医院排队候诊时,我偶然遇到队友王晶晶,发现她正一边排队候诊一边认真地翻看笔记。我凑上去聊天,结果大吃一惊!做赛前准备时,她发现我去年的Excel模型十分庞杂,十几张表格中包含了几百个公式单元格,其中有些还极其复杂。为了更好更快地掌握模型并尽可能提出改进建议,她索性把那些复杂的模型(包括表结构和公式单元格)全部抄到了笔记本上,足足抄满了8页。那一刻,我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自己的激动,只感觉一股强烈的激情在滋生,令自己倍感振奋!
同年11月,我们正在复赛中苦苦坚持。队友谭伟民家中有急事不得不赶回,将错过第三场决策。
记得做第三场决策的那天上午,我却突然收到他的短信,说是提前办完了家里的事情,稍候就去火车站改签车票,当晚赶回参与决策。我是知道的,他从家里赶到长沙火车站少说也要有1-2个小时的车程,加上火车上的8个多小时,以及从广州火车站到学校的这段不短的车程,他当天单在交通工具上就要耗去十几个小时!
当晚,他风尘仆仆地赶回,一手提着行李包一手拿着盒饭。进寝室后(我与他同在一个寝室,因此半决赛前的比赛决策都在我们寝室进行),他饭也顾不得吃,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上一期的管理报告。这次决策,我与晶晶原本拟好的决策思路在实践时才发现了一大漏洞,陷入困境中,幸好伟民及时赶到,提出新的决策思路,才使得我们重新看到希望。而我和晶晶也都将永远记得,那一晚,虽经我们多次催促,他那盒饭直到晚上十点——我们做完近四个小时的决策后——依然没有吃完!
令人欣慰的是,这次决策后我们的股价再涨0.7元,排名跃升至并列第二,为最终的反败为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啊,正因为有这样的队友与我齐心协力,我们龙卷风队才能在初赛中打出股价全国第三的好成绩,才能在复赛那样困难的局面下实现反超!
想到这些,我起身为队友们斟满酒,提议为过去半年的愉快合作干上一杯。
这杯冰冻的啤酒下肚,一阵凉意顿时贯穿身心。是啊,终究,我们还是输了!或许是空腹饮酒的缘故,或许是心情不佳所致,也或许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平时酒量尚可的我,此时竟有了些许醉意。就在这朦胧中,半决赛当天的历程又一一在脑海中浮现。
半决赛不同于先前的热身赛、初赛或者复赛,比赛周期从半个多月一下子缩短到一天内的十个小时。当然,为了这一天,我们复赛后也进行了长时间的强化训练,着重于比赛分工的优化和快速决策能力的培养。
当天清晨,我们不约而同地在同一个时间到达学校食堂,匆匆吃完早餐,豪情万丈地向汕头校友楼走去,迎接这轮意义非凡的比赛。
然而,似乎是老天爷执意要考察我们的毅力和韧性。这轮比赛的第一场决策我们又冒进了(从技术上说是我们一直没有解决好每轮比赛首次决策的定价问题),偏低的定价再次使我们陷入困境,此外原材料期货的大量购买也因随后的价格暴跌而损失惨重。结果是利润和股价双双排小组倒数第一,其中利润比首期排第一的北京邮电大学炫5队低了278万元,这个数可比我们队当期的利润还要高不少啊!
好在有复赛的经历,此时我们虽然承受着沉重的压力,但依然异常镇定,按部就班地在十分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各种数据分析与反馈,为再次缔造复赛那样的奇迹而努力。
但这次比复赛更不顺利。第二期我们实现了457万元的利润,在利润上顺利翻身了,但股价却只微涨了9分钱,虽然主要对手的股价有所下跌,但我们依然排倒数第一。
关键时刻还是要看心理素质。这一刻,我们的压力更大,但仍对比赛充满信心。凭借科学的竞争对手分析,和从学习04年决赛管理报告得来的经验,我们坚信,还有希望,绝不能放弃! 终于,在第三次决策后,我们的股价有了实质性的起色,排名升至第三,并且拉近了与前两名的距离。
关键的第四场,对手的股价全部回落,我们则逆势上扬,虽然幅度有限,但毕竟进一步缩小了差距。
最后一场,我们全面缩减不必要的开支,全力抬高利润,力图再次在最后时刻翻身。然而……
这其后,便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我们福建人爱说爱唱“爱拼才会赢”,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时全力以赴了,也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回报。散伙饭的最后一刻,我倒完最后一点啤酒,说了句“听天命,尽人事!”,然后和队友们一饮而尽。
或许是天意。和队友往回走的路上,街道边的音像商店里传出了那首熟悉的闽南语歌曲:“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一时落魄不免胆寒……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
2006年1月15日晚8点,北京传来消息,在半决赛中战胜我们的北京理工大学中冠队取得了中国区总决赛的冠军。
我们,淡然一笑。
补充说明:05届GMC暑假热身赛期间,我们龙卷风队还有一位MBA队员王放。其后由于时间冲突等种种原因她于热身赛后离开了队伍。但暑假期间她对我们队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此也向她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