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GMC的相遇相识相知
我与GMC的相遇相识相知
GMC之友谊篇
和GMC 相遇完全是偶然,那时候的我刚转好专业。一路瞎混,认识了安众还有祁林,或许大学的友谊就这么简单,一起上课、吃饭、占座 …… 有悲伤的时候一起倾诉,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 和 郁结。一天安众无意间提起,院里:“ 有一个大型比赛,要不搞一下? ” 我说: “ 好啊,我刚来和院里的不熟,你组队 ……”
2011年9月23
GMC团队成立了, 队名“南湖逐梦” 。
CEO&人力总监&队长:侯 益
市 场 营 销 总 监:祁 林
生 产 总 监:杨安众
财 务 总 监:金 倩 喇进军
我当时一直不理解安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后来想了想这样理解的:南湖畔,双子楼,不管朝霞落日,我们都穿过湖畔的柳荫道。“ 逐鹿 ” 梦想,是他的期望亦是我们的。记得有一天和安众谈心,十月的月夜天气,两个人就躺在南区操场,从国小、国中、高考到传媒的热衷 …… 一直讲到宿舍关门。自那之后我就想我和安众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同时怀揣梦想和遗憾的人。直到那一次之后我才明白,“南湖逐梦”的真正意义。不再是单纯的 GMC 而 是 我们大学 四年 的 期许。
祁林和我一间宿舍,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是我的最初印象。还记得刚换宿舍,面对陌生的面孔,他就热心的帮我整理东西,要不是他那天我估计得忙到深夜。在后来的准备中,我偶然在祁林的日志中看到一段话:
“2011年 10 月 2—7 , 法学院5 楼成了每天的聚集地,中午,下午,比上课还准时。清晰的记得因为自己的慢了,当队友离开时,晚上自己一人在那教室改模型,整栋楼没有任何声音,真感觉闹鬼,可恶的是居然还有蚊子,看着别人国庆的各种逍遥,胳膊上被蚊子咬的,昏暗的教教室让我觉得。回到寝室自己还要熬夜改模型,输入着各种刚学的公式,看到进入梦乡的室友,自己昏暗的台灯。 ” 这一个十一也许别人在家 或在 旅 途中 ,但是我们在教室里,伴随我们的只有一个个 excel 的公式,昏暗的灯光还有那一只只烦人的蚊子,想到这里我也忍不住动容了。
金倩,也许不是GMC 我永远也不会认识这个女孩 。 她是那么倔强,做一件事就希望能竭尽所能做到最好。很多时候我都能在她身上发现一种向上,一种坚持。财务在初赛基本靠她撑着,还是带病坚持,直到有一次进医院了我才知晓,原来已经这么严重了。扪心自问,换做是我未必做得到。
喇哥,他是我在转院的筹备中认识的,也许缘分就是这么奇怪,原本以为民族理论的考试之后再也遇不到的人,居然还会有相遇的一天。也正是GMC 让我们延续了这段友谊。
如果有人问我,管理学院的第一学期,收获最多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GMC 还有这段友谊。还记得当时和组宣部长拼酒时他的那句话,“有些人共事一阵子,朋友一辈子。”真的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感情才会忍不住喷涌而出。
GMC之准备篇
GMC最初的资料就是一本 《 参赛手册 》 一本 《 北理工 》 ,记得老师讲过,北理工和中山大学是基本是GMC 的问鼎队伍 ,当时就心怀敬仰。
比赛的难度是难以想象的,《 参赛手册 》 三百多页, 《 北理工 》 七百多页,光是这两本书就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我们一直以为经验不足的我们 能过初赛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了。毕竟大二时间太短,没有经验,没有模型,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十一那七天,我们每天都会开会,各自找着自己的方向,有心得就大家一起分享。
法学院的五楼几乎就被我们占领了,而他们原本法学院的辩论队,也只有换教室了,没办法谁叫我们这么早 ,还 一呆一整天呢,呵。
作为队长,为了不落后,回宿舍休息的时候就不断翻阅资料,那七天没有白天夜晚,没有午休,有时候直接在大家开会的教室就趴下睡着了。醒来的时候我看着金倩、喇哥他们都在认真建模,安众也趴下了,祁林还在认真看, 当时就觉得一股暖流在流淌 。 队友都在努力,再多的苦再多的付出都值得。
七天的日子转眼即逝,正当我们拿着建好的模型准备检验的时候,遗憾的被告知由于邮件信息错误,不能参加热身赛。这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一次,尝试和检验模型的机会。
不过遗憾归遗憾,赛程不为任何人而停留的。
GMC之初赛篇
初赛的第一期决策由于经验匮乏,财务模型来不急验证我们就匆匆提交了决策。不过由于用掉了大改进,又降低了价格使得最后供产品不应求存在大量未交订货,所以第一期股价排在了第四名。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还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初赛第二期财务的修改还是没来得及参与决策判断,市场营销为了避免再出现产品销售中价格过低故意抬高了价格,不过第二期第四季度是大旺季这一季度价格不应该过分提高,由于原有市场占有率的帮助,我们销售还算可以,不过在公司信息显示,我们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市场占有率优势,股价跌落到第五。
初赛的竞争比我们预想的要激烈,我们小组没有任何一个队伍能维持在前三的恒定值。在后面三四期的决策我们都比较靠后,第三期第五,第四期第七。
在最后一期我们决定背水一战,把所有的研发费用清零,在成本上大幅度削减拼命降低产品价格。在最后的销售上我们毫无悬念是利润的大幅度增长,不过结果似乎超出了我们的控制,利润增长达到了 400 万,要知道前面我们一直在亏损,由于最后一期市场的波动导致我们在本次销售中取得了大丰收,取得股价第三的成绩,同时顺利取得了晋级全国复赛的资格。
还记得第四期决策之后所有队友的颓废,我们都很渺茫,但是正是这样让我们敢于放手一搏, 记得 当时我在我们五个人的群里打了四个字“ 举棋不定 ” 其实当时我的网页界面就停留在决策单上,数据早填好了,一直不敢点提交。我还记得当时金倩给我发了一个拳头 表情 ,我回了一个笑脸,点了提交。当系统显示提交成功的时候,我整个人都轻松了。
初赛完了,我和祈林约好一起去户部巷逛街,两个月的压制,心在这一刻彻底释放。
GMC之复赛篇
今天 , 我注定写不完,因为复赛还在继续 。
参加复赛的我们同样是经验匮乏,比起参加过一年的同学,我们的准备也只限于三个月,比起和我们一起参加的人我们少了热身赛的检验。
这条路能走多远我们都很未知。
第一期决策,我们平均降价100 ,但是犯了初赛的错误,价格过低,还好预测比较准确没有出现未交订货,股价第四。
以后的第二期,一直稳打稳扎,和前面的股票差价最多不过六毛,排名稳定在四五名,预测一直保留着少量库存都很准确。
第三期旺季适当抬价,因为前面市场占有率高的基础,我们抬价获得了比较好的收获,股价跃居第二,以第一名相差一毛钱。不管是看市场还是产能都是前景一片大好。很有可能夺得小组第一晋级全国半决赛。
第四期,由于市场预测与实际的市场发展背离,我们太过注意广告信息,忽略了原本的市场发展形式,所以在第四期囤积了大量的库存,造成了产品积压,造成了比赛以来的第一次亏损,从第二名下滑至第五。
由于复赛只有小组第一能顺利晋级,我们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也可以说是我们经验的匮乏完全造成了,复赛和初赛一样的比赛结构。
不过第五期的结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我们都还正在紧张地分析之中。
GMC之心得篇
任何参加过比赛的人都有他特定的体验或收获,而每个人的感觉又注定不一样,现在写下来只为给以后参加GMC 的人做一个分享。
GMC可以说是一个游戏,只是这个游戏比一般的游戏更加复杂,既然是游戏那么就必须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任何东西都失去了它的价值。如果把我们的参赛公司比喻为一个国家机器,《 参赛手册 》 就好比 《 宪法 》 ,这个章程是制约所有集体在公平的条件下合理竞争的规则 , 所以 《 参赛手册 》 很重要。大多数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GMC 也不列外。相对于有过一次经验的人来说,他有更多的参考数据,但是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信息检索和学习能力。有的人是后来居上的,他们在短暂的学习中,甚至超过了原本指导他们的学长甚至老师。所以前人的经验,信息检索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北理工 》 是一本好书,虽然翻了几遍但其中的精髓还是没有完全掌握。
团队 : 这是一个大型的比赛,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负责所有的事情又走得很远。而且随着决策时间越来越短团队上的默契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其中我们有过争执,有过误解,有过矛盾,但是重要的是我们熬过来了。而且相对于其它队伍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的队员从头到尾,没有退出,没有更换,这一路是大家扛着一起走下来的。
交流 : 交流的定义在这里是广义的。甚至可以理解为争论,我和祁林两个都是倔脾气,市场营销的数据我每次更改,都会激烈的争论,因为每一次决策都是经过思考的谁想轻易认输。于是就这样我们彼此寻找既能说服彼此,又能让大家理解和信服的理论依据,于是就这样我们和GMC 一步步深入,也越走越远。
战略:我觉得 GMC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把握全局的观念,五期决策从头到尾是有一个趋势的。这是我在后面的体会中慢慢明白的道理。只是可惜,我还没有来得及运用就被变化不定的市场把心扰乱了。
参赛最重要的其实只需要记住这句话:历史决定未来,未来是历史的不断重复和演变。
再熟练《参赛手册》掌握模型基本上是能走到复赛的。如果模型再完善一下,参赛手册非常熟悉,那么晋级半决赛也不是不可能。
GMC之结语篇
GMC三个月的比赛 给我的太多,太多。关于学习、关于团队、关于友谊,可以说每一个参加的队员都对 GMC 一往情深。我曾问过队员们:“ GMC 是个长跑,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后不后悔?”让我欣慰的是,大家都深感庆幸能参加这一次足以让我们一辈子记得的赛事。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把模型存在了E 盘,连同每一次决策的参考。
我们能走多远还是很未知,也许真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不过这一路的风景,关于GMC 、关于友谊,我们都会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