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中的“GMC”竞技理念
国企改制中的“GMC”竞技理念
鞍山市冶金设备机械厂总经理助理,08年GMC沈阳师范大学学生指导员:殷瑛
摘要: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lobal Management Challenge,简称GMC)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模拟企业管理比赛。比赛的目的旨在提高全球企业的总体管理水平,运用于竞技比赛中的制胜策略亦对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问题有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Summary: The Global Management Challenge is the biggest management competition based on business simulations in the world. The aim of this competition is to help the enterprises to reach a higher managerial level. Strategies used in the competition also serve as excellent food for thought for the reform of Chinese State-owned-enterprise.
人力资源变动问题
在国企改制的进程中,如何有效的分配和安置富余人员,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一直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同样,GMC竞技中人力资源战略也是一个着实令人头痛的问题。竞赛追求的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班次的选择与人机配比就显得尤为重要。比赛中,在机器购买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大多数参赛选手会根据历史给定工资率来选择班次,因为牵涉到周末加班要支付给工人高额的加班费用。以08年中国区复赛历史为例,前4期将非技术工人的开工率控制在85%左右是较为适宜的,选择单班下2.2左右的人机配比度是很经济的。
开工率决定了工人的生活状况,在工资率不动的前提下,开工率过低时,工人的周平均工资水平随之下降,若是当低于小组平均水平,那么,极有可能----罢工。而让工人将周六周日加满,虽然工人能拿到较高的工资,但较大的工作强度严重影响了工人的正常休息,同样会导致罢工的出现。
“下岗”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把“双刃剑”,如果说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精兵简政不可避免的话,那么企业的效益真的上去了吗?往往大量职工下岗之后,经济效益不仅没上去,反而最终倒闭。就像在比赛中,不到万不得以,参赛者都不会解雇员工,因为解雇会让社会认为该企业的生产规模萎缩,造成股价下跌。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往往得不偿失。举这个例子来对比国企职工的“下岗”问题绝不是要呼吁杜绝下岗这一历史必然现象。而是阐明对于一些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中的国企“老大难”来说,“下岗”绝不是灵丹妙药可以起死回生,员工的配比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而不是盲目的“一把抓”。 要科学规划、规范运作,一企一策,因地制宜方有成效。所谓的“壮士断腕”,实质是为了“舍车保帅”,若是既舍了车,也丢了帅,那可就只能贻笑大方了。为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共同利益,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就是对职工满意安置,满意补偿。如对买断工龄人员经济补偿费、企业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福利费和医疗费、富余职工安置费等等。企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规定标准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执行。按照现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标准进行补偿的话,费用低,职工可能不满意。对此,我们应按照 “三个代表”的要求,确实解决广大职工关心的问题,以制定地方标准的方式,提高补偿标准,还可以考虑员工持股方案,由员工出资认股或者将企业资产量化到职工名下从而形成一定的股权。
流动性问题
传统的会计学认为2.0的流动比率为企业的最佳流动比。然比赛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最后一期大幅度的改善流动比,对股价的攀升会起到惊人的效果。诚然,比赛毕竟是比赛,赛场如战场,比赛的目标就是胜利,所以必定会存在短期行为。很多具有多年参赛经验的高手都会使得最后一期企业的流动比率变化率达到500%,更有人将比赛系统的这一设定称为是漏洞。
事实上,GMC比赛作为当今全球全高级别的管理比赛,已经有着30多年的历史,堪称是管理界的“奥林匹克”。我们不如从流动性与国企改制的关系来看在最后一期大幅度改善流动比率。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一大特点是所谓的“三过”即投资增长过高、外贸顺差过大、货币投放过多)",而"三过"背后是"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而流动性过剩及其疏导跟国企改制密切相关。因为现在资本市场的股价上涨很快,原因是流动性过剩导致了大量旺盛的需求进而产生了泡沫,而对付流动性过剩的泡沫,较好的办法是大量增加国有企业上市,通过供给增长来缓和供需矛盾,抑制泡沫增长。
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GMC模拟系统与我们现实经济的惊人相似之处,这种因为流动比的大幅度改善其实就是影射的现实社会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和泡沫经济下的股价大幅度攀升现象。大多数传统强队最后一期的流动比率都能高达5,甚至是6,于是虚拟系统也据此造出了所谓虚拟的泡沫,而如果一家公司在前几期流动比就一直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上,我们往往说他的股价是“虚高”,因为他失去了在最后一期制造“泡沫”而拉高股价的机会。由此可见,这不仅不是GMC系统的漏洞,反而是其高度仿真的体现。
面对当今中国社会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加大国企上市力度,加大国有股减持速度,并将所获资金用于社会保障建设无疑是最佳解决方案。
净资产收益率
产权问题是国企改制中的关键问题。在产权界定上要本着“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基本原则进行,既要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及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又不得侵犯其他财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唯有采取有效措施盘活国有资产,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价值,才能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判断国有资产是否实现了增值应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有时候看似国有资产减少了,但企业搞活了,税收增加了,亦是一种增值。
上述现象简言之就是因为净资产值的下降而使得净资产收益率增长。在比赛中机器策略一直是决策成败的核心。在宏观环境良好或者是销售旺季到来前,进行机器和原材料的购买决策,净资产收益率会上升。因为机器的策略与宏观环境配合适宜,利润的增长率超过了净资产的增长率,于是股价上扬。同时,因为在资产配置上做的决策是根据比赛历史做出的,而模拟系统做出的模拟股价实质是对参赛者的企业经营决策在做一个“打分”,所以前期对机器的购买决策一旦做出后,股价的变动有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是在考察参赛者的前瞻性决策能力。
处于高度转型时期的中国国有企业,其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直接关乎国之存亡。在赛场上,我们可以选择马革裹尸,背水一战,或是高声吟唱着“醉卧疆场君莫笑”。然,现实不是赛场,输在赛场上我们还可以从头再来。若是现实的话,那就是国将不国了。衷心希望处于这个非常时期的中国国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