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C随笔
GMC随笔
08GMC西南政法大学梨花队队长---谢晓涛
开篇导语:
我和GMC相识是一场偶遇,缘于老师的推荐。对GMC的第一印象就是2本厚厚的书,一本是《GMC参赛手册》一本是《GMC培训教材》。当时学校一共3支队伍,2支大三的,1支大二的(也就是我们),知识的匮乏和经验的不足导致我们当时止步于初赛。虽然这一次败的很惨,但是却让我喜欢上了GMC,GMC中蕴含的思想让我深深着迷,终于第二次参加了GMC,并且取得了全国银奖的佳绩。
GMC探求篇
GMC是对一个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加工直至销售的全过程的模拟,并有人力资源规划、企业战略规划、财务管理等许多内容,较为全面的覆盖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我两次参加GMC有许多的比赛心得,现在一一列举,希望对以后的GMC人能有所启发,以期共同进步。
首先,GMC提供给所有参赛者相同且连续的5期公司历史,对于这5期历史我认为是用一组报告得出来的,而不是用8组同样的报告得来的。理由是,开始比赛后即使同一个组内2个公司提交完全相同的决策,但股价还是不同,也就是说GMC系统中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但是这个随机性非常小,可以戏称为RP股价。并且我认为有随机影响的地方是是缺勤时数、故障机时、丢失/损坏、退货、保修。
第二,人际博弈。每次比赛影响股价的8大因素所占的比重都有所不同,且每次比赛的弹性也有较大的变化,还有宏观环境等。这些问题我还没有得出非常清晰的答案,但是根据所观察的报告来看,这些因素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这些无法定量把握的东西,也是GMC好玩的地方之一。
第三,与人博弈。主要表现在定价、广告、工资、接口等地方,这些地方即使在同一次比赛中也没有恒定的最优值,因为对手的决策会直接影响到己方的结果。我认为最优的方法是,找到一个均值然后略微增加,以期能够压制对方而成本又低。这是GMC最好玩的地方了,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对手的脑子里想什么,你只能进行博弈。与人斗,其乐无穷。
第四,关键的辅助工具——模型。GMC的模型非常重要,在模型里可以检验自己的决策是否可行,甚至可以预测之后5个季度的公司发展趋势。不过,模型也是GMC里面最麻烦的东西了,尤其要避免死循环。我自己做了一个模型,从无到有,一点一滴,做了很久,修修补补,一直到最终被淘汰才完成。虽然最终没有派上用场,但是看着它,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毕竟是自己一个字符一个代码编出来的。
第五,我认为GMC分4个境界,第一层是了解《手册》,知道怎么填决策单,这种层次是最低的,会在初赛被PASS掉;第二层是熟知《手册》,知道股价8因素分别是什么,有一个不成熟的模型,能够对比赛进行一些点评,会在复赛被PASS;第三次是深谙《手册》,有一个成熟的模型,但是对于具体弹性的把握、股价8因素的每次调整和整个历史的走势欠缺火候的人,一般会在半决赛被PASS掉;最高境界也就是第四层是对GMC比赛各个方面已经炉火纯青,蓄势待发,只要不失误,不遭遇RP股价一般就能代表大陆出战了。
第六,罢工探寻。GMC的罢工问题历来是比较诡异的,经过大量数据的对比和校对后我基本有以下浅显的认识。1、工人实际报酬越低则罢工概率越大,但是实际报酬最低并不一定罢工,可以看出罢工还与其他因素有关。2、实际报酬与“上季度末离职员工数”有密切联系。
第七,管理预算。这个项目也是比较诡异的,多数成绩优秀的报告都控制在某一水平,但是具体原因尚且不知,但是我认为与下列的事项都有联系:研发成功率、退货率、丢失/损坏、广告的效率等。
第八,竞争对手分析。我看许多队伍的模型都在这里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反而认为,没有任何必要模型化,心里有数就行了。从“公司资产负债表”里可以清楚的扫描到对手的广告费用、销售状况及市场结构、财务状况、利润、战略等信息。再结合免费的“商业信息”,基本上就可以把对手猜个八九不离十。个人认为基本没有必要购买12.5W的情报。
第九,乱乱的说了这么多宏观的问题,现在说一点具体的战术问题吧。拿到5期历史后首先分析的是宏观的环境,这个就不多说了,简单点儿就是行业形式的走向问题。由宏观引申到公司战略,简单点儿就是机器数量和班次的确定,辅之以人员、材料、广告即可。需要说明有以下几点:1、价格适中。2、广告偏高一点点。3、组装适中。4、研发只需要前几次就行了,没有MAJOR也最好放弃。5、材料要结合汇率和材料价格趋势购买。6、注意装箱数量,尤其是北美,切勿浪费高昂的运费。7、最后一次一定要把财务和流动性做的漂亮点儿,不惜财务粉饰。8、杜绝未交,少量库存。9、决策单别填错数据!(这个问题在决赛都有人犯!)
GMC取胜篇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GMC不过是一个网络游戏而已。既然是游戏那么就有攻略,本篇就是结合自己2次参赛的经验来总结GMC取胜的渠道或者方法。
首先,经验。古人云“熟能生巧”,这个道理亘古不变,在GMC也是如此。对于新手而言,GMC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好几百条的条款,几十个决策变量,足以吓退没有雄心壮志的胆小之人。在GMC传统的强校里,已经形成了相互传承和帮扶的制度,对他们学校GMC的新手很有帮助。当然有一个有经验的带队老师也是很不错的条件,可以传授很多思维和方法,让大家规避很多陷阱。当然,经验不仅仅是人力,往届的报告也是重要的经验,即使什么也不懂,多看些报告起码也能获得一些直观的感觉。建议对大量的报告进行认真的统计学分析,找出规律,作为辅助性的武器。尤其到后期半小时一期决策,完全是凭经验,辅之以模型,所以经验相当重要。
第二,团队。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无论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必定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许多GMC往届的个人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认为作为本科生参加的话,不仅仅要注重成绩,同时也要提升自我的团队合作能力,毕竟这是大学生普遍的短处。GMC比赛历史长,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各个专业的同学长时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感觉自己获得了一种质的提升。团队里最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GMC比赛到中期以后时时刻刻离不开电脑模型,任何灵感都需要模型来验证。尤其在半决赛及决赛的时候,一定要准备一个备用笔记本,以防突然死机之类。关于团队的层次,我认为有两个,第一层是各司其责,对总体没什么了解,这样就全靠队长协调了,我们学校这次不少队伍属于这样的类型的,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第二层次就是大家对整个比赛都很了解,但是对自己分管的部门有读到见解,这时队长只要正确引导就可以让全队形成合力,更容易取得好成绩,这也是我努力带队的方向,但是最终也不是特别理想。建议队伍里面的5个人互相协调时间,共同为了目标而奋斗。
第三,恒心。GMC太耗费时间了,历时太长了,从08年8月5日公布《手册》开始,要经历半年之久。从菜鸟到老鸟,从看不懂财务报表到自己制作,从一无所有到模型完成,从懵懵懂懂到半个高手,从互相不了解到亲如兄弟,无一不需要长时间的付出。在这期间有CPA、有自考、有公务员等,这都需要我们GMC人合理安排取舍,优化时间安排,在无形中也是对自我修养的一种提升。
第四,无间道。虽然说GMC是一个理想的商业模型,但是毕竟是有人参与的一项游戏,所以互相之间的人为因素也就无法消除。我倒认为,一定程度的“007”倒是可以锻炼正常的商业信息获取能力。GMC中的无间道有一下几种形式:1、窃取他校往届资料。GMC有很强的传承性和经验性,往届资料的不公开导致了各校的竞争起跑线不同,我个人认为组委会应该公布往届的资料,给大家以公平。2、在比赛中窃取他校的决策,这种行为就比较可恶了,一旦发现应该严加惩罚。
如果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持之以恒的进行探索并不断的汲取前人的经验,辅之以商业信息的合理获取,那么这支队伍进入决赛是不成问题的。希望我校以后的队伍能够在GMC的舞台上一展西政雄姿。
GMC心得篇
虽然已经过去2个多月了,但说起两次参加GMC的经历,现在依然感慨万千。一个词语概括之叫“舍不得”,对于GMC我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把它作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忽然没有了GMC,心中不免有些惆怅。
第一次参加GMC的时候,每天晚上为了找讨论的教室,总是提前半小时一遍遍的在4教寻找空教室,我们戏称为“扫楼”。虽然最终成绩很不理想,但是为第二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让我明白了组队合作的种种方法与团队的重要性。
有了第一次参加的经验,第二次我在官方报名之前就先组好了队伍,抢先把各个专业的学习精英挖了过来。找人有两个原因,第一,专业知识是本科队伍的弱项,成绩好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第二,基本上我找的都是没有杂事的人,也为后来组队能经常在一起讨论打下了基础。后来除了有一个成员因为想在学生干部方向有所发展,退出了,其他人都坚持负责的到了最后,他们分别是:付强,孙艳玲,赵曼。
付强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并且脾气略微有点儿倔强,市场营销专业的他在我们组负责销售。我性格和小强差不多,我们两个驴脾气经常在一起争执,每每到关键时刻,我俩就起了“内讧”。不过这一点也是我们组对GMC的认识不断加深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碰撞才有火花嘛。在比赛中我俩都意识到了合作的时候是不能过于自信的,于是都学会了彼此妥协,在不能说服对方的时候寻找最优的妥协点,现在感觉这是比赛的很大收获之一,自己退一小步,团队进一大步。
艳玲是一个女强人,话语间总是给人以凌厉的感觉,敢做敢当,像是一个男孩子投错了胎。会计学专业的她在我们组负责财务管理,这可难为了她,她本身专业课尚未开设,又要教导我们3个只会“会计学原理”的人,刚开始的时候,她绘制了一张又一张的表格,计算了一份又一份的报表,竟然用手算就解决了GMC的财务管理所有公式,为模型的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艳玲能熟练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一个专业强人不会电脑实在是一种缺憾。
赵曼是我们组唯一一个没有脾气的人,跟谁都合群,一个老好人。工商管理专业的她在我们组负责生产。我们队要想运转还真离不了她,每每有了分歧,就是她大显身手的时候。脾气好的人总是干的琐碎活比较多,我们组无论哪一方面有问题都找她帮忙,模型制作、财务管理、生产营销都有她的功劳。祝可爱的赵曼同学学业更上一层楼!
最后说一下我吧,我专业课一般,喜欢动脑筋,有闯劲。但是在团队合作方面有点儿缺失,在本次GMC比赛中我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如何团队合作,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把个人目标和团队成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刚开始的“独行侠”风格,到后来的遇事先和大家商量,我在团队合作的态度上有了质的转变。这要多多的感谢周老师的指点,小强的磨合,艳玲的聊天,赵曼的潜移默化。在比赛中作为队长,我付出了很多,在付出过程中懂得了“自己付出一点点,团队就进一大步”的道理。与校外联系,与老师沟通,对下一届提供帮助等等都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并且交了许多好朋友。虽然比赛已经过去2个月,但是当时一起奋斗的友谊不仅没有淡薄,反而更加牢固,这也可以称之为“战友”吧,呵呵。
好了,该收笔了,虽然心中的话说不尽、道不完,但是凡事必有终,再此感谢周老师的辛勤付出,何老师的周到照顾,队员的鼎立支持,校外朋友的热情帮助,校内兄弟姐妹的互相帮忙,同时也感谢组委会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好的机会。希望此3篇能够给后来的GMC者一点启发,给自己2年的奋斗一个交待。也献给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女友,她是我动力的源泉。有机会以后我还玩GMC!
附:
指导老师:周成(西南政法大学市场营销教研室)
队员名单:
总经理(CEO):谢晓涛(市场营销06级)
生产和研发(COO)& 人力资源(CHO):赵曼(工商管理06级)
市场和营销(CSO):付强(市场营销06级)
会计和财务(CFO):孙艳玲(会计学06级)